蘑菇给村庄带来财富。广水市郝店镇官店村党的
日期:2025-11-14 11:42 浏览:
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刘冬陆佳撰文)11月12日,走过广水市郝店镇官店村香菇种植基地,一排排标准化大棚,立体栽培架上的菇棒排列整齐。
关店村的蘑菇大棚排列整齐。李辉 摄
村党支部书记李旭强说:“再过半个月,这些蘑菇棒就开始发芽了,我们靠着小蘑菇,去年集体经济收入的收入水平就突破了百万元!”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几年前,村里还负债40万元以上,村集体收入为零。
“关店奇迹”的背后,是partido赋能蘑菇产业链的探索和打造。它是土著组织的“共享财富的保护伞”。组织带领群众进山植林。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基层的活生生例子。
58岁的李旭强担任村书记已有十多年。早年,他带领村民种植红薯和中药材,但因水土不适合,没有任何起色。 2022年,广水市组织部组织村干部参加省市锻炼和考察,看到了各方面乡村振兴的成效。想到官店村的状态,他每天都心惊肉跳:“现在政策很好,如果不抓住发展产业的机会,我面前这个村支书就无聊了。”
那年7月的一天,他见到村里的蘑菇种植专家曹猛,请人帮忙。制作蘑菇棒。六七个人给他干了三天,制作2万根蘑菇棒,工资1.3万元。
这一幕让他大吃一惊:官店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有种蘑菇的传统。曹猛家从祖父起就开始种植蘑菇,是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大户。但李旭强不知道,如果抗菌棒有利可图,那么蘑菇不是更有利可图吗?
于是李旭强就和曹猛聊了起来。如果在村里开个蘑菇棒作坊,给菇农提供蘑菇棒,是不是可以赚很多钱呢?曹猛认为是可行的:“使菌棒生产机械化,可以降低菌棒成本,保证菌棒质量,提高蘑菇产量。”
村民们把蘑菇棒分类成蘑菇棒。李辉 摄
抱着这样的想法,李旭强跟王登强算了账,担任村委会主任,创办了抑菌棒厂。他购买了设备、木材、棒渣等原材料。启动资金需要100万元以上,村集体无力筹措资金。
李旭强与儿子商量,决定以自己的名义贷款,并用家产作为抵押。他的儿子与他讨论了危险。如果细菌制作不好或者没有人想要,所有的钱都浪费了,但李旭强决心战斗。儿子理解父亲:“如果你不能带领村民致富,你这个村支书肯定不甘心。”
打定主意后,李旭强和王登强经常和曹猛一起出去讨论各种细节。很多时候,鸡叫三声后他们就回家了。他们雇用了村里20多名蘑菇种植户,最终从村集体购买了蘑菇棒。2022年9月23日,官店村集体合作社广水顺盛经营管理公司成立。任命李旭强为董事长,任命曹猛为总经理兼技术总监,开始菌棒制剂准备工作。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巨大的压力,他们踏上了创业之路。
有一天,李旭强的三弟进城,听人说关店村的蘑菇棒厂要倒闭了。李旭强听到三哥的担心,心想,如果这次“赌输了”,他可能就见不到老乡了。
从建造工厂、购买设备、收集原材料,一切都是他自己做的。有时他一个晚上会去工厂好几次,生怕出了什么问题。
李旭强还获得了超过500万元的财政救助资金,产业联络资金、乡村振兴资金、移民资金、政府部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等。他把村民房前屋后零散的空地搬了出来,租给了菇农。那一年,该村生产了66万袋蘑菇棒。
第二年蘑菇上市时,行情也十分旺盛,每枝蘑菇净利润超过15元。种植规模1万枝的香菇农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。李旭强终于松了口气。他“赌赢了”。
如今,官店村的标准厂房和制竿车间已具备日产3万根竿的能力,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还提高了种植效率。蘑菇农先生已经从种植“千袋蘑菇”进入“万袋蘑菇”时代。到2024年,关店村致力于o 生产香菇105万枝,全部被村民抢购,带动香农户数从20多户增加到115户。
11月13日,李旭强高兴地说,今年全村集中收竿收入80万元以上,蘑菇租金收入20万元以上,销售原料收入10万元以上。全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总计120万元以上。
目前,关店村党支部正在对曹猛进行党员培训。村“党员+技术骨干”班子开展“为菇农活动做实事”活动,从发现菇、搭建室内大棚、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为菇农进行“手把手”指导。看到他们镇蘑菇产业的发展潜力,10多个0名青年企业家回村种植蘑菇或从事蘑菇产业相关工作。
从负债累累的“贝壳村”到繁荣昌盛的“共富村”,关店村鲜明地展现了党的建设、群众主体、创新机制的坚强领导精神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明的范例。鼓励更多村庄因地制宜、因势利导发展新型集体经济,共同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。